時政熱點:給“少兒編程熱”潑點冷水
遼寧時事政治頻道更新國內國際時事政治熱點,并提供時事政治熱點、時政模擬題、時事大事記及時事政治熱點匯總等。今天我們關注--時政熱點:給“少兒編程熱”潑點冷水。
近來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編程。去年8月國務院發(fā)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,要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,逐步推廣編程教育。少兒編程迅速站上了資本的風口浪尖,上此類興趣班的孩子越來越多。
有些民辦初中把編程比賽的證書、成績與招生隱形掛鉤,但這并非少兒編程培訓班火爆的全部原因。一位家長的看法很有代表性:“每一代人都有這一代人應該學的基礎知識,我覺得編程就是現在孩子應該學的基礎知識。就像以前普及識字、拼音、英文,現在人人都要懂代碼。”可見,即使民校私設招生門檻的行為得到規(guī)范,許多家長仍有動力送孩子學編程。
學會編程,有利于提高人在未來社會的適應力和競爭力,這話沒問題,但在中小學已經開始把編程納入教育體系的情況下,是否有必要用課外教培來“搶跑”“加餐”,還是應該打個問號。本世紀初,人們把駕駛技術、操作電腦、外語當成21世紀年輕人的必備技能,而今,汽車有無人駕駛的,外語有實時翻譯的,操作電腦也比DOS、Win98時代簡單多了。展望人工智能發(fā)展的未來,“人人都要懂代碼”可能是對的,但若干年后,“懂代碼”的形式和意義未必還跟今天一樣;今天流行的少兒編程教培模式和內容,能走多遠不被淘汰,還很難說。
人的編程能力主要取決于數學和邏輯能力,而編程所用的語言代碼和平臺則有賴于技術環(huán)境的支持。以“術”與“道”分,數學和邏輯能力是“道”,語言代碼和平臺都是“術”的范疇。與“道”相比,“術”的變化非?臁W尯⒆釉谶@么小的年紀去學少兒編程,必然會把很多精力分給“術”,是否值得呢?而如果目的是為了鍛煉數學和邏輯能力,何不直截了當一些,學編程倒像繞了個圈子。如此看來,最適合學少兒編程的只是一小部分對此獨有天賦和興趣的孩子,他們有熱情,有創(chuàng)造力,能舉一反三,不受“術”的局限和約束;假如沒有興趣或天賦,跟風上課的意義恐怕不大,過早接觸“術”還可能形成對編程思維的禁錮,而非啟發(fā)。
就像任何一種與“術”有關的能力,學編程并不適合所有人。一是能力問題。就像約有7%的兒童患有計算障礙,更多兒童患有閱讀障礙,盡管這些障礙可以通過訓練來克服或改善,每個人始終有自己的領域;一是需要的問題。如果一個人不打算從事相關行業(yè),對于任何“術”往往只需要掌握那些必須的、日常的、不多余的技能。
從教育投資的角度來說,最能適應更多未來場景的教育,終歸要回到身心健康、審美、品德、邏輯和思辨能力這些“道”上去。無論社會如何變化,科技如何進步,能夠真正讓一個人受益無窮的永遠是這些最簡潔、質樸、單純的能力,以不變應萬變。這才是真正“實用”的教育。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是達芬奇式的全才,但絕大多數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,有的喜歡編程,有的喜歡寫詩,無論他們擅長什么、不擅長什么,只要“道”正,就能走出精彩的人生。
文/吳云青
點擊分享此信息:
相關文章